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关掉权限,还能不能正常使用先不谈。就算什么权限也不要,软件能记录的信息也远超你的想象。
 
拿购物软件举例,你在购买前输入了什么关键词,选了哪些商品,在页面停留了几秒,付款前犹豫了多久,或者是在哪一步放弃了购买,这些信息,无一例外都被如实记录。
 
不仅如此,给哪个视频点过赞、下单过哪家外卖的夜宵、睡觉前一般几点放下手机,甚至是打车频率、理财习惯……这些你记不住的小细节,软件都帮你记得一清二楚。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当拥有了足够的数据,算法就可以为你打上各种标签,刻画出一个虚拟形象。你,也并不是你,而是由各种标签组成的集合。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你的每一个新的行为,都会为自己贴上一个新的标签。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种虚拟形象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比如板娘我就日常 健身吃草 ,跟着帕姐跳操运动;偶尔打开理财软件,看看比沙拉还绿的股票;再偶尔寻摸寻摸口红眼影化妆品,购物软件视角也许就是: 未婚、健身、理财、和美女 。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其实打开淘宝,你也可以看到自己被标上了哪些标签。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广告主根据这些特征标签,就可以自由选择目标受众,选定广告位和投放时间。
当符合需求的用户点开App,那个最契合用户需求、或者说用户看完觉得 刚好需要 广告,就会自动弹出。
 
在东京的一次肯德基推广活动中,通过分析移动设备提供的行为数据,活动方准确找到了那些 从地铁出来准备吃早餐 的人群,实时给他们送出了早餐优惠券。
 
基于大数据以及用户画像,推断和预测你的行为,精准投放广告根本毫不费力。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一个人的数据已经足够丰富,而如果用一群人的数据织成网,算法可以发挥的余地便无穷无尽
 
看到这条推送的网友里,有多少是单身?他们多久没有性生活了?还没点 在看 的是哪些人?
 
以前,我们以为的隐私,是具体到身份证号、人脸信息;但我们真实的隐私,早就在每一次上网的行为中暴露,无数个标签,让我们每个人都牢牢粘在这张网上,想逃都逃不掉。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所幸,个人隐私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保护我们的隐私,手机厂商开始和各类软件 斗智斗勇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进入了意见征求的阶段。
 
互联网时代,万物都成了可以电子化的信息和数据。
 
你的行为习惯,决定了App给你推送什么,而App对我们每个人的记录和研究,又通过一次次精准的推送,在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行为。
 
正在“偷听”你聊天?小心这些软件。
 
如果你的每次决定,都正中了算法的 下怀 ,如果你的每次下单,都是大数据精准计算后的结果。
 
你的决定,还是你的决定吗?你,还是你吗?
 
也许,在数据时代,绝对的隐私安全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我们仍在与信息泄露不断斗争,因为每个人都值得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5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