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与西班牙电信联合试验表明:5G能效较4G提高90%

试验工作

试验工作的全过程就是对客观外界规律性逐步认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了解在工区使用地震勘探方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16233法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可能性,并确定最适宜的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试验工作的内容取决于地震地质条件,通常包括:选择最佳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及合适的观测系统,进行野外速度资料的测定;对低速带的变化、干扰波的特点进行研究,以便综合地进行各种因素的选择。2.6.1.1 试验工作的基本原则1)试验前要了解前人工作的资料及经验,在此基础上拟定试验方案。试验中要取全、取准各项资料,以利于分析对比。2)试验点的布置要在某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地质上作重点试验,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向全区推广。3)试验工作必须从简单到复杂,保持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即在研究某一因素时,其他的试验因素应保持不变,这样才可正确判断记录面貌改变的规律。当取得各种单一因素的资料后,再综合选择各种最佳因素,逐步进行更复杂的试验。最后要尽可能选用较简单的因素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2.6.1.2 试验工作的内容2.6.1.2.1 干扰波调查每到一个新的勘查地区,试验工作首先要进行干扰波调查,以确定有效波和干扰波的特点,进而采取措施压制干扰。干扰波调查一般用n个单道检波器接收,道距5~10m。不使用模拟滤波器。排列可用L形,以便调查侧向干扰。每激发一次,排列沿测线移动n个道间距,直到最大炮检距达到普通反射勘探所用的最大炮检距为止。对所得地震记录进行分析,识别出有效波和各种干扰,然后计算其视速度、视频率、视波长、振幅及与最弱的有效波的振幅比等特性。如果随机干扰较强,则还需计算它们的相关半径。2.6.1.2.2 接收条件的选择根据干扰波调查的资料,首先可设计组合检波,目的在于保持有效波不变而最大限度地压制干扰,但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如愿,而只好采取折衷办法,在不压制信号的条件下允许一部分干扰存在。如果需要组合激发,应该与组合检波同时设计和试验。组合参数确定后,进行道间距、偏移距和覆盖次数等参数的选择。因为最精确的速度资料是在排列长度等于反射界面深度时获得,所以应根据主要目的层的深度确定排列长度。然后,一方面由所使用的仪器道数确定道间距,另一方面要考虑避免空间采样假频,应使深度点间隔小于波长之半。偏移距一般是为了避开激发点附近的干扰,同时也要考虑排列长度。覆盖次数由信噪比确定。2.6.1.2.3 激发条件的选择使用炸药震源时,首先应进行激发深度的试验,这时应详细录井,记下不同深度的岩性,对比不同深度和不同岩性激发时所得的记录。选择药量的原则应保证最大勘探深度的反射波振幅比背景噪声大几倍,在此基础上尽量用小炸药量。当必须采用大药量时,可用组合爆炸。对于使用非炸药震源的队,则要试验每个位置的敲击数目或开枪次数、扫描的次数、扫描的频率范围、扫描的时间等。2.6.1.2.4 仪器因素的选择数字地震仪可调节的因素较少。在记录时有采样率的选择、前置放大器固定增益的选择和滤波低截频的选择。回放时主要包括增益和滤波的选择。采样间隔的选择 采样率决定了高截止频率,应根据勘探深度和地质任务、对分辨率的要求等来决定。固定增益的选择 固定增益的作用主要是把弱信号放大到采样所允许的最低水平,此外,是为了防止信号过强引起畸变。因此,固定增益的选择与外界噪声背景有密切关系,一般环境噪声不大时,可选择27的固定增益。当外界干扰较强时,以选择25档为宜。滤波低截频的选择 为真实记录从浅到深的各层有效波,要用宽频带,尤其对10Hz 以下的深层反射,要采用10Hz的低截止频率。回放因素的选择 监视记录回放时,为保证初至波清晰,一般用30~36 dB 的起始增益。这也便于检查排列上的人为干扰。斜率和释放起始时间要根据道时间差确定,选择得正确可保证初至之前平静,初至起跳陡。自动增益控制的压缩时间和恢复时间可选在4~32ms。门槛通常选为18 dB。回放滤波一般用10~80Hz或不滤波。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6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